3.期间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调整当年利润,将发生的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者接受应当计入生产成本的成本应当计入期间成本。比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在12月将应计入“治理支出”科目的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制造支出”科目,将上述支出分配到全部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由产成品和合作产品共同承担,造成支出较少期间利润虚增的效果。
有的企业不结转售出产品的成本,只记收益不记成本;或者相反,未售出的产品被视为销售和多重转移成本。
比如2017年5月,某企业销售1万件产品,成本80万元,销售收入100万元。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处罚时,只记录了100万元的收入,而没有转移80万元的成本,从而造成80万元的虚增利润。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定义,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内只能确定一种计价方式。方法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
如果确实需要改变估值方法,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一些企业以调整当年损益为目的,在年中随意改变既定的估值方法。
比如某企业一直接受先入先出的发货方式,但是11月份材料市场价格上涨。企业为了降低年末利润,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出库产品的实际成本,年末会计报表附注中没有披露。
会计科目
5.随意改变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方法
一些企业利用当量产量估计的特点,接受高估(或低估)产品数量的方法来夸大(或低估)利润,以调节当年的损益。比如年末某制造企业300件产品处于产品完成水平的60%,当量产量为180件,但分配消耗时当量产量只有200件。
相应地,成品的成本会随着产品的销售而降低,从而导致利润的增加。
一些接受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通过提高或降低成本差异率,或多或少地计算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以达到虚假减少或虚假增加利润的目的。比如,企业为了降低利润,有意增加产品成本的差异率,转移产品的销售成本,以达到虚减利润的目的。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定义,企业接受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产品的销售收入按照条约约定的日期确认。每期实现销售时,应结转本期的销售成本应按产品总销售成本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计算。一些企业为了规范当年的损益,在分期销售产品实现收益时,人为确定结转产品的销售成本比例,以此来抬高或压低利润。比如某企业第一年销售一批产品,价格500万元,成本400万元,每年收款4次,每次收款比例25%。
4月应收款项125万,费用100万。但企业为了反映上半年的利润,接受人们通过降低成本来结转80万元的成本,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4.售出产品的成本不结转
2.错误估计当量产量,调整当期损益
企业的目的包括各种公关费用
你知道会计会有哪些误区吗?不要养成不好的会计习惯。结果很严重。
会计是个很严谨的东西。大家要认真对待这些会计错误,切记不要犯!
。本文来源:亚博体彩手机网页版-www.szwhzb.com